中国 吉林 7. 通化市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 国家5A旅游景区 集安 高句丽文物古迹景区 万亩油菜 |
中国 吉林 7. 通化市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 国家5A旅游景区 集安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欢迎您 |
中国 吉林 7. 通化市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 国家5A旅游景区简介
清光绪三年(1877年)通化市设治,始称“通化”,含有贯通王化之意。早在上古时已有人类在这里渔猎稼穑,繁衍生息,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形成了华夏、肃慎、濊貊三大语族先世居住的地方;西周初年分封时,通化为韩候领地,之后被箕子朝鲜吞并,箕子原为商朝王族,在商末周初时迁居朝鲜,武王就以朝鲜封之;东周时燕国北扩,将通化纳入燕国版图;秦灭六国,燕人卫满收燕、齐、赵等国的流民,推翻了箕子朝鲜建立卫氏朝鲜,通化又属卫氏朝鲜,插一句:卫氏朝鲜是朝鲜半岛历史中最早得到考古及文献证明的国家;西汉武帝时开疆扩土,在公元前107年灭卫氏朝鲜,通化归汉玄菟郡,汉元帝时扶余贵族朱蒙率兵攻占玄菟郡高句丽县,更国号为高句(gōu)丽(lí);东汉末期至唐初,通化在高句丽、魏、晋及部分少数民族政权下统治;隋末到唐初,中原王朝多次征讨高句丽,直至唐高宗时期才将其灭亡,唐朝辽东及高句丽地区设立安东都护府,几十年后又归唐附属郡国渤海郡国的管辖,再插一句:隋的灭亡与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密切相关;之后通化一直归北方主要王朝所管辖,主要是辽、金、元、明、清。
朱蒙建高句丽四十年后迁都国内城(丸都山城),即今集安市。高句丽的国土位置横跨今日的中韩朝,中国及韩国、朝鲜都声称高句丽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。
高句丽王城、王陵及贵族墓葬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,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以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。此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包括五女山城、国内城、丸都山城、12座王陵、26座贵族墓葬、好太王碑和将军坟一号陪冢。它不仅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高句丽的历史发展进程,也是高句丽留给人类弥足珍贵的文化、艺术宝库。
中文名称 高句丽文物古迹 出土地点 吉林省集安市 馆藏地点 吉林省集安市 所属年代 公元前37
历史简介
高句丽是中国古代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,汉元帝建昭二年(公元前37年)由夫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(今辽宁省新宾县)建国,後建都於纥升骨城(今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城)。西汉元始三年(公元3年),迁都国内城,同时筑尉那岩城(均在今吉林省集安),至北魏始光四年(公元427年)迁都平壤。公元668年,高句丽政权被唐与朝鲜半岛的新罗联军所灭。高句丽王城、王陵及贵族墓葬。
高句丽王城、王陵及贵族墓葬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,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以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。此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包括五女山城、国内城、丸都山城、12座王陵、26座贵族墓葬、好太王碑和将军坟一号陪冢。90年代以来,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集安、桓仁陆续发掘了多处高句丽王城和贵族墓葬遗迹,维修部分遭受自然损害的王陵,高句丽丰富的文化内涵,轮廓逐渐清晰,国内城与丸都山城城外,在群山环抱的通沟平原上,现存近7000座高句丽时代墓葬--洞沟古墓群,堪称东北亚地区古墓群之冠。它不仅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高句丽的历史发展进程,也是高句丽留给人类弥足珍贵的文化、艺术宝库。
保护方案
为保护这些文化遗产,中国政府於2002年在集安启动了《高句丽王城王陵与贵族墓葬地保护规划(2002至2020)》,划定包括国内城、丸都山城两个高句丽都城、12座王陵与好太王碑等两处附属建筑、27座贵族墓葬的43处保护区。
在高句丽权贵的坟墓中 , 除陪葬品之外 , 常常绘有五彩缤纷的壁画 , 所用的材料多半是矿物颜料。同时在壁画上还镶嵌珍贵的夜明珠、宝石等等 , 这在中华壁画史上也是罕见的。集安 1966 年曾有 11280座古墓 , 到 1983 年普查时 , 尚存 7627 座。高句丽壁画主要分布在洞沟古墓群中 , 分布范围东西长 20 公里 , 南北宽 3 公里 , 这里还不包括距市区 20公里以外的长川一、二、四号墓。至今 , 已发现 20 座古墓中有精美的壁画,还发现一座书法墓--墨书长文墓。
集安市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在集安市文物局管理下,始建于1983年,下设集安市博物馆、好太王碑(含太王陵)、将军坟、禹山贵族墓地、丸都山城五个景区,景区总面积857679平方米。2004年7月1日,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,被列入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