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旅游景区 > 山东5A-4A旅游景区

230 国家4A级风景区 山东青岛琅琊台

 
230.国家4A级风景区 《我爱黄岛我的家》之琅琊台_超清.mp4
230.国家4A级风景区 琅琊台宣传_标清.mp4
230.国家4A级风景区 琅琊台风景区秦风乐舞.mp4
230.国家4A级风景区 青岛琅琊台风景名胜区_标清.mp4

 

230 国家4A级风景区 山东青岛琅琊台简介


琅琊台,中国东部沿海历史名胜。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琅琊山上。 琅琊台三面濒海,一面接陆,海拔183.4米。因山形如台,在琅琊,故名琅琊台。春秋时期,越灭吴,越王勾践欲称霸中国,遂于勾践二十五年,徙都琅琊,立观台以望东海。秦统一六国后,始皇南登琅琊,徙民三万户琅琊台下,重作琅琊台。此后,琅琊台这一名称便名垂青史。经过开发建设,已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风景名胜旅游区。

中文名 琅琊台 
所属地区 山东省青岛市 
地理位置 青岛市黄岛区西南26公里处 
景区面积 规划9.8平方公里 
景区评级 AAAA景区 
著名景点 徐福殿、观龙阁、望越楼·御路等

名称由来
琅琊台为中国东部沿海名胜,历史久远。琅琊台一名最早见于《山海经·海内东经》,“琅琊台在渤海间,琅琊之东”。《山海经校注·海经新释》郭璞云:“今琅琊在海边,有山□□特起,状如高台,此即琅琊台也。琅琊者,越王勾践入霸中国之所都。”《越绝书·外传地记》云:‘勾践徙琅琊,起观台,台周七里,以望东海。’今详此经,是地本有台,勾践特更增筑耳。故《史记》索隐云:是山形如台也,斯言得之。”〔袁〕珂案:“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索隐引经文亦同今本。并云:‘盖海畔有山,形如台,在琅琊,故曰琅琊台。’”

位置境域
琅琊台,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(原属胶南县)城南偏西26公里,琅琊镇境内,西北距琅琊镇驻地夏河城6.8公里。琅琊台三面濒海,一面接陆,海拔183.4米。台顶平敞,周长150余米。南坡稍缓,北坡陡立。自山脚至台顶有一盘旋公路,汽车可直达台顶,为游人探胜访古,创造了便利条件。
琅琊台依山傍水,景色宜人。冠领琅琊群峰,俯瞰茫茫大海。台之东南,斋堂岛,相传秦始皇的侍从曾斋戒于此;台之西南的沐官岛,传为秦始皇从官沐浴之所;台之东北有灵山岛。

地形地貌

丘陵
琅琊台在琅琊山上。琅琊山属山东半岛南部的珠山低山丘陵——大珠山南延伸至沿边的部分。珠山低山丘陵分布于胶州湾南部胶南沿海,北为小珠山,南为大珠山,山脊走向为北西向,山地地形地貌与崂山山地相似,由于断裂构造没有崂山区发育,沟谷不如崂山深陡,但由于岩石性质及其风化作用相似,地貌形态亦是多姿多彩。大珠山屹立于青岛市南海滨,花岗岩地貌发育,山势险要。大珠山以南为变质岩构成的低丘陵,海拔高程均在200米以下,其中有几个高丘,如浑山,牛蹄山,车轮山,黄道山等,琅琊山为其中一个。 

海岸
琅琊台临海,多为基岩海岸,除珠山花岗岩海岸地貌特点与崂山海岸相似外,大部分岸段由变质岩构成,海岸地貌形态平缓单调,海蚀崖呈低缓的崖壁状,其高度在5米以下,狭窄的沙砾质海滩与宽阔的沙质海滩分布于不同岸段,琅琊台岩石岸,东部面临开阔黄海水域,波浪侵蚀作用强烈,形成比较陡峭的高海蚀岸。
大坡崖,位于琅琊台东北,系石林。涨潮时突出部分露出水面。礁石水深4米左右。退潮时岩礁砾石均可露出水面。岸边至低潮线跨度约0.5公里,是建设人工礁渔场的良好区域。平潮时崖下水深4米,可泊船。该礁因突出部分较高,倾斜度较大,故名大坡崖。
东栏,居琅琊台东北3.5公里水中,东北西南向暗礁群。主礁长约500米,宽约30米。有部分露出水面。 
董家口嘴,位于琅琊台湾西侧,董家口东侧,南北长300米,后部宽约750米。上有灯塔。嘴西南侧有小型水泥码头一座,可泊小鱼船,嘴东、南有礁石和浅水滩,形势险要。

海湾
琅琊台临海,北为龙湾,南为琅琊台湾。
龙湾,位于琅琊台东北,大珠山西。湾口在大珠山嘴与斋堂岛之间。口向南,宽12.2公里,面积66平方公里。两侧岩岸。北部滩岸,泥沙底,水深5~14米,有小口子港和古镇口湾。
古镇口湾,又称曹家溜、龙潭口、崔家潞,位于龙湾北部。缩口圆形,面积19平方公里。
琅琊台湾,位于琅琊台西,泊里、琅琊镇南。湾口在胡家山前嘴与董家口嘴之间,宽9.9公里,面积26平方公里,水深3~5米。西部岩礁底。东北有大嘴凸出。嘴南为鸭岛,东西有杨家洼湾和陈家湾。
杨家洼湾,琅琊台湾的东北部。湾口在大嘴与牛石嘴之间。宽2.1公里,东北—西南长3.5公里,面积2平方公里。东北部有拦海坝。湾口东南有鸭岛溜,水深4~7米,海溜湍急是渔船进出湾的主要通道。湾口西侧为岩礁岸,生刺参、石花菜等。北部多滩岸。
陈家贡湾,位于琅琊台湾的西北部分,湾口在大嘴与小围嘴之间。宽3.3公里,向北延伸5.8公里,面积8平方公里。水深1.5~4.5米,沙底。北部有贡口拦海坝、贡口港。贡口港旧称陈家口或陈家港。 

建设沿革
春秋战国时期,琅琊是齐国的重要城邑,齐桓公、齐景公尝游此,数月不归。有载,公元前472年,越王勾践灭吴后,北上称霸,由会稽徙都琅琊,起观台,以望东海。
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于始皇二十八年(公元前219年)、始皇二十九年(公元前218年)、始皇三十七年(公元前210年)三巡其地,迁民3万户于琅琊台下;大兴土木,修筑琅琊台,以观海望日;于台下修成“阔三四丈”的御路三条;刻石立碑,颂秦功业;祭祀“四时主”;在琅琊台两度遣徐福等方士携童男童女入海求仙。秦二世元年(公元前209年),秦二世登琅琊台,刻诏书于始皇所立石旁。
汉武帝亦曾多次涉履琅琊。后李白、白居易、李商隐、熊曜、苏轼、颜悦道、王无竟、丁耀亢、刘翼明、高凤翰、李澄中等文人学士,皆曾登临其地,留有《登琅琊台观日赋》(熊曜)、《书琅琊篆后》(苏轼)、《琅琊为秦碑布告游人诗》(刘翼明)、《太古园集》(王无竟)、《艮斋笔记》(李澄中)等。
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年),诸城知县颜悦道重修琅琊台,在台上建海神庙、礼日亭,并立碑石,刻记他登琅琊台的奇遇。后之登游者,陆续立龙头碑72座。
琅琊台自然风光秀丽,古台观日、海市蜃楼为琅琊台胜景,唐开元进士熊曜、清诸城文人李澄中分别在其《登琅琊台观日赋》、《艮斋笔记》中有记载,当地人亦有此说。
到现代,琅琊台上的建筑物虽已荡然无存,但筑台遗迹尚依稀可辨,土层断面每6厘米左右夯实一次,台顶秦砖汉瓦遍处可见。据考,台上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砖瓦碎片。出土的秦代“千秋万岁”瓦当,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。

社会文化

军事
明代,灵山卫(治所在琅琊台以北海岸)为海防重镇,卫辖军屯、兵寨、墩台。卫辖墩台12处。琅琊台墩属南龙湾海口巡检司;每墩置守弓兵6名。清雍正年间海防为千总分汛,琅琊台为汛地。同治十三年(1874年)裁


文物胜迹编辑
琅琊台及景区所属文物胜迹分布
琅琊台及景区所属文物胜迹分布
徐福殿
徐福殿
徐福殿,位于琅琊台西南侧,占地871平方米。1993年始建,翌年10月竣工。仿秦代建筑,分前后两殿。前殿内供奉齐方士徐福塑像,墙面有壁绘。后殿为徐福史迹陈列馆,东厢为琅琊台史迹陈列馆,展出琅琊台出土文物。该处曾是徐福主要活动地,公元前219年和公元前210年徐福曾先后两次上书秦始皇入海求仙药,据载其一行自琅琊北至荣成山而东渡扶桑。
云梯
云梯
云梯,位于琅琊台西南侧,长152米,宽2.8米,共336级,中设4个平台,为当年秦始皇登台的三条御路之一,1993年底基本修复完成。
秦始皇当年登琅琊台的御道
秦始皇当年登琅琊台的御道
御路,位于琅琊台北侧,长135米,宽6.8米,共386阶级梯,中设平台4个,中轴线用方砖砌成,御路两侧为级梯,级梯外为石雕护栏,是秦始皇登台的三条御路之一,1993年根据历史记载和遗存修复而成。
琅琊刻石
琅琊刻石
刻石
刻石
琅琊刻石,位于琅琊台顶西部,秦琅琊刻石的复制品。刻石通高4.8米,上宽0.76米,下宽2米,东、南、西三面环刻,分秦始皇《颂诗》和二世《诏书》两部分,共计447字。1993年底始复制,翌年9月立。公元前219年,秦始皇筑就琅琊台后,在台顶立石刻,颂秦功业。公元前209年,秦二世巡至琅琊台,在始皇所立刻石旁刻其诏书和大臣从者名。历经风雨剥蚀,至宋神宗熙宁九年(1076年),苏轼作《书琅琊篆后》,记其登琅琊台所见:“今颂诗亡矣,其从臣姓名仅有存者,而二世诏书具在。”清顺治年间(1644~1661年),诸城知县程3于琅琊刻石南面刻“长天一色”四字,著名而隐其姓。清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,诸城知县宫懋让见刻石裂,熔铁束之。清道光年间,铁束散,刻石碎。后诸城知县毛澄筑亭覆之。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4月间,一次大雷雨过后,碑石散失。1921~1922年,诸城视学王培祜先后两次登琅琊台搜寻,将散碎碑石凑合。后残石被移置诸城县署,解放后移置山东省博物馆,1959年移置中国历史博物馆。残石高129厘米,宽67.5厘米,厚37厘米;现存碑文13行,86字,李斯书,是秦刻石存字最多者,中国现存最古刻石之一,堪称国宝。 [2] [11] 
琅琊台刻石亭
琅琊台刻石亭
琅琊刻石亭,位于琅琊台南坡偏东,亭有四柱支撑,上覆琉璃瓦,为仿明清式建筑,内有琅琊刻石残碑复制品,1992年建。

群雕
群雕,位于琅琊台顶东北隅,共有花岗岩雕像14尊,像高2.85~3.4米不等,1993年始制,翌年落成。群雕中秦始皇遥指东海,身后文武从臣各具姿态,两侍女分立左右,对面徐福跪拜上书,群雕栩栩如生。

望越楼
望越楼,位于琅琊台东坡。为亭阁式仿古建筑,楼有二层,下层四周封闭,上层亭内立越王勾践半身铜像。1993年始建,翌年竣工。

琅琊神泉
琅琊神泉,位于琅琊台东侧山脚处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·山川志》等古志有载,“神泉,在琅琊山下”,“污之则竭,斋戒则通”。此泉口粗若碗,喷涌如柱,清凉甘甜。

龙湾
龙湾,位于琅琊台北侧,与琅琊台相连。湾畔沙岸广阔,绵延5公里,呈弧状,犹若一钩弯月,又称月亮湾。海水洁净,沙滩细软,宜开发为日光浴、海水浴场。

斋堂岛,位于琅琊台东南方海面。因岛上古有斋堂,故名“斋堂岛”,斋堂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被毁。传说此岛是秦始皇当年斋戒求仙药之处,又说是秦始皇下属官员斋戒处。岛上旧有娘娘庙,相传为始皇之母斋戒居住之所,早已倾圮,唯余旗杆坑穴数个。岛上有甘泉,位于海边绝壁间,传说为太后洗脸盆。此外还有黑石门等景点。
沐官岛,位于琅琊海滨的小岛,面积约0.4平方公里。相传因秦始皇求仙,其从官沐浴于岛上,故名“沐官岛”。岛上曾有甘泉,地处海滨,潮来则隐于水下,潮退即可取用,据说水脉连接日照丝山,故又名“丝山泉”。泉今已湮灭。岛上有秦始皇沐浴的古迹。
岛前湾内,传说旧为什河县城,后沉入水中,当地流传“淹了什河县,建了日照城”的说法。据说天晴浪静之时,可望见海底村庄,渔民常从海中捞出陶罐、铁锅等器物。据史书载,沉海城邑与西汉大地震有关。
哭坟,位于斋堂岛与琅琊台之间的斋堂岛水道一侧,有一海湾名“老湾子”,湾前为一片礁石,潮来波隐,退潮出现,形如坟丘,当地称为“哭坟”。传说当年徐福出海,在台前海湾造船,第一艘船下水试航时,触礁沉没,众人大哭,故名“哭坟”。“老湾子”之名,源于徐福船队一去不返,怀念家乡,就将启航的海湾称为“老湾子”,意即“老家的海湾”。人们曾在哭坟礁石下发现过造船用的铜钉。

徐福东渡启航处
徐福东渡启航处,位于古老湾子。有考此为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东渡日本的启航处。1993年,胶南琅琊暨徐福研究会在此立“徐福东渡启航处”碑。
公主楼,琅琊台南入海处,一长约1000米的沙滩,名“潮湾”,相传为徐福造船处。沿海岸线西南而行,一高约数十米的险峻山体兀立海边,人称“胡家山”。此山独立于琅琊湾与潮湾之间,为半岛尽头。山上有石坑,可容10余人,山下临深潭,风景颇殊。传说秦始皇之妹曾居住于此,故名公主楼。

琅琊古港
琅琊古港,位于胡家山之西。为一面积数十平方公里的大海湾,外接黄海,内连古郡,港深湾阔。当年港口紧靠郡城,因淤塞而外移。湾东的陈家贡村,原为大港口,后淤塞而移于湾西侧。现海湾已被一石堤拦腰截断,近陆处被辟为盐田和虾池。

亭子兰炮台
亭子兰炮台,位于琅琊台南2.5公里处,前临黄海。炮台南北长7.45米,东西长5.5米,高5米,砖石结构。始建年代不详,清雍正丙午年(1726年)曾重筑,炮台阳面墙壁嵌有重修时的匾额。拟修复。 [2] 

位于半山腰的观龙阁
观龙阁,观龙阁造型别致,气势恢弘,是典型的仿框木架古建筑,建筑面积400平方米,共有5个亭阁和东西侧廊组成。在这里可以欣赏精美的碑刻书法艺术和神奇壮丽的龙景奇观。

琅琊台夯土墙
琅琊台夯土层保护亭,站在廊厅内,透过半壁亭上的玻璃,可清晰地看到里面古代夯实的土层。夯土每层厚约6~8厘米,夯筑纹理十分清楚。它证明琅琊台确是缘山夯土筑成的。在琅琊台的东坡、北坡和南坡,从台下到台顶,无论在何处挖开一点坡面,都能看出是夯土层,这证明琅琊台是依琅琊山筑

龙王殿
龙王殿,琅琊台三面环海,周边村民世代耕海牧渔,靠海生存,对海龙王的崇拜、祭祀自古就有。每年正月十三,周边渔村都会自发的组织祭祀龙王的祭海活动,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,渔业丰收,人口平安,这应该是早期祭海活动在民间的延续。2014年,景区根据史料记载和广泛考证,重新恢复了龙王殿。东侧厢房供奉的是福神和财神,西侧厢房是工艺品店,主要经营的是开光的金银手镯和项链等。龙王殿坐北向南居于正中,海龙王端坐于宝座上,庄重威严,气宇不凡。两侧各有站班像两尊,左为风伯、雨师;右为雷公、电母,造型生动,栩栩如生。龙王殿香火鼎盛,是人们祈福的好地方。

跺脚沟
跺脚沟。相传秦始皇筑琅琊台以便他能无遮无碍地眺望徐福求仙船队的归来,但随着琅琊台越筑越高,与它相邻的西侧山峰也随之增高,秦始皇见状大怒,在西山上狠跺三脚,喝道:“我再让你争高。”那西山才停止了长高。他跺脚的地方成了一条山沟,人们叫它“跺脚沟”,那座西山被称为“争高山”。 

琅琊台北门秦阙
秦阙,是从北路登琅琊台的门。阙由四柱撑一横匾,以简洁朴素的造型体现着秦代建筑的凝重大气。匾额“琅琊台”三字由著名画家刘海粟题写。
 


 

中外经典视屏库下载
中外经典视屏库 分库目录
中外经典视频库展厅
热门点击